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29章





  纷纷点头。

  大旱三年,大家过的是什么日子,渔利口的村民再清楚不过,赈灾粮里三分之二都是沙子,地租还一年比一年高,他们不仅没吃的,更没钱买吃的,还要交赋税,充壮丁,活不下去了,就卖身。

  但总有些人将心思动到别人身上,自己村的不敢偷,别人村的尤其是他们这种防范不高的村子,以前没丢是侥幸,现在丢了也不奇怪。

  沈芜这样做是为了保护村子。

  赵兴想明白以后,将她领到村西头,那里有一条小路:“平时没人走,尤其是夏天草长,不安全。”

  这会儿雨下得很大,将人走过的痕迹销毁了大半,沈芜喊了一声大黄,叫它带路。

  它平时也去赵婆婆家讨饭吃,跟赵婆婆很熟,定然能帮上大忙。

  此时村民们却不再愿意找了,站在小路的路口,看着一条绿茵茵滴着水的野草,一直伸向很远的地方,他们知道绕过这个小土围,就能出村,却仿佛一个一个在感慨这野草比禾苗长得好多了。

  其实他们是在考量,赵婆婆从下午人就不在村里了,若是被“抓猪崽”,谁还能等到现在呢,又不是唐僧肉,等着跟人分。

  但村民们说不出口,唯有赵老汉说道:“别费那个功夫了吧。”也不管沈芜的眼神阴沉得有多可怕,“你别这么看着我,我们这个年纪的人,活着本来就多余,要是死了能救几个年轻的,也算是值了。”

  沈芜眉头蹙得更紧了。

  赵老汉哀叹一声:“这世道苦死人,我们都苦够了,好日子盼不到了。”

  语调中有说不出的淡然,甚至让沈芜觉得他是历经苦难,已然看破生死,豁达知命的红尘修士。

  他转身走了,有一部分村民也跟着他走了。

  惊叫三月的蝉鸣,在雨中销声匿迹,而这位老者之言却响彻云霄,震得沈芜难以动弹。

  “这老头疯了。”胖婶儿倒没理他的这些疯话,“再苦也不能不做人了啊,那吃人的人还是人吗?那是豺狼虎豹,是畜生。”

  沈芜被她这一通反驳醍醐灌顶,她又想起朱氏对她磕的那个头,让她转身不要看,她想做人。

  她眉头一展:“胖婶,我们跟着大黄。”

  宋楼兰这时赶了上来,还拎着断眉,另一个伙计留在村里看守。他看见钱管事带断眉他们来就知道了沈芜的安排,所以才会认为断眉不负责任,还想害人。

  他一把将断眉推倒在地上:“还不起来跟我一起将功赎罪。”

  断眉一鼻子的血,左脸青紫,嘴也打歪了,已被宋楼兰打服,只得帮忙。

  “你老实点,要是敢再耍滑头,我保证让你的眉骨也折断。”宋楼兰加紧威胁一句,才继续问道,“那人说了是从哪个村来的没有?”

  眉骨折断是可能戳瞎眼睛的,到时候他就不叫断眉了,得改叫瞎眼,他浑身一颤,说道:“秀水村,她是从秀水村来的。”

  沈芜回看他一眼,宋楼兰一脸得意,顺势得寸进尺:“你放心,我一定帮你找到赵婆婆。”

  好似人不是他没看好一样。

  大黄的工作变得轻松起来,跑到沈芜身边,不高兴地看着宋楼兰,似乎知道他做错了事还不认错,眼神里都是鄙夷和倨傲。

  宋楼兰:“……”

  他居然被狗看不起了!

  “什么人养什么狗。”宋楼兰傲娇一“哼”。

  秀水村离渔利口只有十里地,但沈芜来这里这么久,从未听赵婆婆提到过她有一个外甥,这个外甥也从未带着家人来看望过赵婆婆。

  大旱三年,各家都艰难维生,谁家不断几门亲,这也不算稀奇事。

  然而说不通的是,天开始下雨了,若是气候循环趋于正常,旱情缓解,今秋就可以种植作物,为何要现在来“抓猪崽”。

  除非秀水村有比渔利口还要严重的问题,恐怕跟赈灾粮不济有关。

  她并不考虑这个外甥媳妇是来借钱的,借钱不用将人也带走。

  --------------------

  第16章 良心

  ==============

  邛崃山绵延几十公里,渔利口位于邛崃山北边的一道山口和湘江之间,而秀水村虽然叫秀水,其实村子建在山脊上,山下只有湘江的一道支流,如今也已干涸,想必邛崃山起山火时,秀水村更加难捱。

  按照朝廷以往的处置惯例,应该会安排他们下山避难,但不知为何没有。

  雨越下越大,行人却未放慢脚步,甚至更快了,登上山脊时,才刚至傍晚,只是阴云密布,天黑得很快。

  从山脊上往下看,秀水村安静地存卧在山脊中一道地势平坦的山坳里,雨水将村舍洗得发亮,尤其是村子中央的一间大院,那里如罩在玻璃下的夜灯,闪着温柔的光晕,又像藏在草中的萤火,点亮一片夜色,而其余房舍都暗着,不知道有没有人。

  宋楼兰站在最前头,很是不解。

  胖婶男人问道:“宋掌柜,为何不走了?”

  宋楼兰却问:“我在渔利口的这几天,你们一般都是申时用饭,秀水村不是吗?”

  这几年粮食珍贵,许多农家都将三餐改成了两餐,甚至改为一餐,若是两餐,一般是在辰时和申时,若一餐常在午时。

  “这谁知道呢。”胖婶男人憨直而善解人意地问:“为什么问这个?你是不是饿了?我们可没带吃食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