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一百一十四章 若是败了,又当如何?(2 / 2)

宁王越过了她们,直接朝着屋里走去。

一开门,只见沈风斓手里拿着一个小瓷瓶,正往掌心里倒着。

倒出来一颗龙眼核大的乌黑药丸,她便朝嘴里送去,一面伸手去取桌上的茶盏来送药。

宁王心头一紧,大步迈向前去,一下子把她手上的药丸打掉到了地上。

“你在做什么?!”

他忙把那小小的瓷瓶拿来,瓶中装满了这种乌黑的药丸,气味有些刺鼻。

一瞬间,他明白了什么。

“原来你早就做好了准备,如果我不肯放你离开,你就用这药自尽是不是?我就如此惹你讨厌,让你片刻都待不下去吗?”

沈风斓愣了愣,看见那颗被打落在地的药丸,乌溜溜地滚到了墙角。

她生怕宁王把整个瓷瓶都打了,伸手便要夺回。

宁王却把手一举,高高地把瓷瓶举了起来,让她够不到。

“殿下误会了,这不是毒药。是我怕殿下要扣下我当人质,所以提早让萧太医准备了药丸,这是保胎的药。”

宁王一愣,一时竟不知该不该相信沈风斓。

沈风斓眼见够不着那小瓷瓶,反倒把自己累得不轻,丧气地坐了下来。

“殿下小心些,别把我的药瓶子打了。这是萧太医辛辛苦苦配出来的,若没了这药,只怕我的孩儿有危险了。”

宁王这才把手放了下来。

是他太过紧张,见着沈风斓独自在屋里吃药,便以为那是自尽的毒药。

可她一向惜命,怎么会因为些须小事,就要服药自尽呢?

便是为了和轩辕玦的这个孩子,她也不可能这样做。

安全起见,他还是命门外的丫鬟去请了太医,来检查一番这药。

沈风斓这才松了口气,幸好他没把药瓶子直接打烂。

“想来你也饿了,让他们传晚膳来吧?”

他小心翼翼地提议,沈风斓却没有多少怒意,反而颇为高兴。

“好啊,正好我饿了。”

待晚膳传了上来,太医也验过那个小瓶中的药了,宁王便把药瓶还给了她。

两人对坐一处用晚膳,这还是头一遭。

又是在如今的局面之下,不免有些尴尬。

沈风斓却丝毫不觉似的,只挑对腹中孩儿有益的菜吃。

都说怀有身孕的女子饿得快,宁王府没有女眷,更没有人怀胎生子过。

故而这样的话,宁王也只是听人提起过,却没见过。

而今一见沈风斓的好胃口,才知道是真。

早知如此,他应该早一点传膳才是。

“你……”

他一开口,沈风斓一边吹着小勺里的汤,一边抬头看他。

“你多吃点。”

此时此刻,或许不说话才是最好的。

一开口,便是家国大义,理不清的恩怨情仇。

可他还是开了口。

“你方才说,我要把你扣下当人质,我从未这样想过。只是怕让你离开,或许就再也见不到了。”

沈风斓喝汤的动作一滞,接着把那汤勺放回了碗中。

“嗯,只是怕如今京中混乱不便,所以随身带着安胎的药。若是有个什么,带着药便带上了定心丸。”

两人再度陷入了沉默之中,一顿饭用得寂静无声。

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。

宁王抹了抹唇角,起身道:“你早些歇息,我……”

我字后头,该跟上什么,才能不让沈风斓那么忧心?

难道他要说,我该命人布置起来,夜袭轩辕玦那处的事情了?

不能,他不能说。

沈风斓似乎意识到了什么,只假装不懂的样子,淡淡一笑。

她身在宁王府中,没有宁王的命令,是决计出不去的。

想要给城外示个警都做不到。

好在龙骑营那边接到的深夜出城的命令,他已经知道了,也算有所防备。

至于那些死士……

和他们打交道了这么多次,次次九死一生。

陈墨他们自然长了记性,不会轻易让他们成功。

她细想了几回,心才放回了肚子里,便只顾着把自己照顾好。

肚里那个小的娇气得很,在岭南受了许多委屈,如今大意不得。

“我先走了。”

宁王总算接上了自己的话,朝着院子外头走去。

元魁站在院外,看到他朝自己投来的眼神,便一拱手消失在了夜色之中。

成败,就在今夜!

夜色之中,郊外的龙船灯火通明,兵士们守卫严密。

詹世城在城门底下,已经得了宁王不肯放沈风斓的消息。

“殿下,是不是该启用龙骑营,攻进城去把娘娘救回来?”

蒋烽等一众侍卫,丝毫不比轩辕玦的担心要少。

岭南一行,他们对沈风斓早已是心服口服,拿她当自己的主子一样对待。

跟晋王一样的主子。

现在沈风斓孤身入城,还不知道情况怎么样。

而自家殿下着急了一段时间,这会儿又安静了下来,不知心里想的是什么。

难道就眼睁睁看着沈风斓落入敌手,不去救她吗?

“不急。”

轩辕玦眉心郁色微结,神态还算镇定。

倘若现在就让龙骑营的人开城门攻进去,时机太早,会让宁王有所防备。

倒不如将计就计,等到宁王让龙骑营出城抓他之时,在顺势反攻京城。

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,减少伤亡。

倘若沈风斓在此,她也一定会赞同这个决定的。

“传令下去,让众人好生休养生息。今夜有一场硬仗要打,本王不希望,他们没死在千里迢迢的岭南,反而死在了家门口。”

京城,便是他们的家。

只要今夜一切顺利,他们便可回家了……

“是!”

……

夜色之中,沈风斓安稳地躺在床上,却睁着一双眼。

她甚至怀疑,倘若现在屋里有人,一定能听见她的心跳声。

她一向镇定从容,可为着今夜的事,她实在镇定不下来。

细细听着院外的动静,护卫们轻轻在院外走动的脚步声,还有丫鬟在隔间等候吩咐的呼吸声。

她披上了外裳,借着屋外的月光,慢慢坐起了身。

月明星稀,正宜夜间行军。

她不知怎的,忽然想起了这句话。

不禁轻轻摇了摇头,把小瓷瓶揣进了衣袖之中,又用枕头把床上窝出个人形。

而后她小心地开了柜子,另取出一条丝被,在角落里的贵妃榻上睡下。

这一处照不到月光,正是屋子里头视野的死角。

若是充满赶进来的人,等闲是发现不了她的。

她安心地闭上了眼睛,闭目养神。

不知过了多久,便听见府中的某处喧嚣了起来。

似乎有不少的人马从府中出去,隐约还听见了元魁的声音。

想来便是要派出城的刺客了。

她忽然在黑暗之中睁大了眼,把身形缩成了一团,等待着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。

元魁带着一众死士,尾随在出城的龙骑营士兵身后。

待见到詹世城带着虎骑营士兵迎上,两方对峙之时,他便带人悄悄潜入了龙船之上。

不出他所料,龙船守卫森严,等闲难以靠近要紧的位置。

他们只能在外缘徐徐图之,设法找到轩辕玦所在的船舱。

元魁虽断了一条胳膊,敏捷的身手还在,他独自进入了船舱之中。

里头像是迷宫一般,隔层无数,不知道哪里随时会走出人来。

他小心翼翼地躲闪着,眼观四路耳听八方,寻找轩辕玦的所在。

却忽然听见,一道熟悉的叹息声,从一个船舱中传来。

那间船舱似乎是用作牢房的,上头开了一个可以活动的小口,以便外头的人送饭进去。

元魁不禁大喜。

这船舱之上的犯人,还是女子,不是兰公主还能是谁?

他注意着四周的动静,小心地握住了门上的锁头。

这船舱外并没有专人看守,锁头也只是一般的锁,想来他们对兰公主的看守并不严。

也是,要是真的恨她入骨,早就在岭南便杀了,何须千里迢迢带回京城来?

这样的锁,要换做是从前的他,用内力一掰就能断。

可他如今少了一只胳膊,废了好一番气力,才勉强把锁弄开了。

他一个闪身钻进了门中。

兰公主似乎听到外头的动静,一脸期待又害怕地看过来,看到的人却是元魁。

是,是元魁,只是有些不像。

才一个月没见,元魁就像老了十岁似的,瘦得皮包骨头。

更可怕的是,他的一条胳膊齐根断下,而今只挂着空荡荡的一条衣袖。

“元魁,你怎么……”

元魁一把捂住了她的嘴,只露出她一双惊愕的大眼睛。

“情况紧急,公主先不要多问了,赶紧离开这里。我让士兵带你躲到树林中去,不论今夜发生什么事,不论谁胜谁负,你都别出来,知道吗?”

兰公主越听越糊涂,却隐约明白,今夜或许就是晋王和宁王决一胜负的时候。

这么危急的时刻,她怎么能不去帮着宁王?

她努力地摇头,发出呜呜的声响。

元魁朝外头看了一眼,急道:“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,今夜宁王殿下若是胜了,公主明日再堂堂正正进城便是。若是败了……”

兰公主终于挣脱开他的手,问道:“若是败了,又当如何?”

元魁顿了顿。

“若是败了,你就一路向北,设法回楼兰去。”

兰公主呆愣了起来,眼眶中隐有水光。

元魁却不等她开口,将她抱起来,轻身上了头顶的悬梁。

原来上头有一个天窗,只是一直没有开起来。

那天窗也小,只能容一个孩子的身形费劲挤过去。

好在兰公主不胖,元魁费力把她塞了出去,外头便有死士把她接走了。

“元魁,那你呢?”

------题外话------

请注意,今天没有二更!

不过明天开始往下三天会加更,12—14日,每天至少一万~

潇湘的老读者应该都知道是为什么,哈哈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