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47节(1 / 2)





  鲈鱼去肠杂后洗净控干,在鱼背上开两刀,加入食盐和少许胡椒粉腌制,沥去腥水后,在鱼腹内填入生姜,鱼身撒上小茴香、料酒、酱油,再在表面罩上一层羊网油,便可以放到烤炉上烤制了。

  在炭火的威力下,鱼表面的那层羊网油随之融化,脂肪随之渗入鱼肉,鱼皮的颜色很快变得焦黄,薛盈用铜筷子戳了戳,表皮下的鱼肉亦变得洁白,她顺手捏了一撮盐,麻利地洒在鱼身上,鱼香扑面而来,而鱼脂滴在炭上,发出“嘶”的一声响,格外撩人心弦。

  因为炭火很旺,不大一会儿功夫,两条鲈鱼便烤好了,炙鱼要趁热吃,沈瑶很快把鱼端到食案上。

  接下来,薛盈开始抓紧准备另一道菜——东坡豆腐。

  先将豆腐切成方块,表面裹上一层淀粉,下油锅煎至表面金黄,盛在盘中备用。然后将香菇切丁,猪瘦肉切末。起锅烧热倒入少量素油,放入葱姜爆香,下香菇丁、猪肉末翻炒,再加入豆豉、料酒和少量清水烧开,放入煎好的豆腐焖煮一会儿,让豆腐充分入味。

  最后放入清洗好的小油菜,加入适量的盐和胡椒粉,用水淀粉勾芡,让汤汁变得浓稠,这道简单美味的东坡豆腐便做好了。

  今天的午饭一上桌,那两条炙鱼便吸引了众人的目光,鱼皮金黄油亮,散发出迷人的烧烤香,光闻着那味儿就饿了。

  薛盈笑着招呼大家:“炙鱼一冷就腥了,大家赶快吃呀。”

  李维首先拿起筷子夹了一块鱼肉,羊网油已经充分融化,只在鱼皮表面留下细小的油渣,吃起来有似有还无沙脆质感,鱼皮又焦又脆,一口咬下鱼脂和羊脂的香气在口中交融,合成了一个鲜字。而内里的鱼肉经过充分炙烤,褪去了固有的腥气,却保留了鱼肉本身的软嫩鲜美,再搭配上增鲜提味的小茴香和胡椒,当真是人间至味呀。

  烧烤总是有它特殊的魅力,不大一会儿功夫,两条炙鱼便快被吃完了。只剩下鱼腹内的一点葱丝,薛盈随手夹了一点品尝,没想到葱丝也格外美味。

  葱白染上鱼脂和羊油,搭配小茴香、胡椒和食盐在火上炙烤,褪去了原有的辛辣生涩,变得油润又鲜甜,入口脆脆的,去腥又解腻,在薛盈的带头下,葱丝也很快被抢光了。

  张青的目光又投向了那盘东坡豆腐,随手夹了一口送入口中,清鲜适口,因为充分吸收了料汁,细细咀嚼有浓浓的豆香和豉香,味道丝毫不逊于肉菜。

  东坡豆腐汤汁较多,咸鲜之中带着酒香和酱香,最适合搭配白饭,张青用汤汁拌饭,没多久半碗饭便下了肚。

  比起豆腐,沈瑶更钟爱这道菜里的香菇,于不动声色之间,悄悄吸收了猪肉和料汁的精华,与本身的鲜味搭配在一起,口感格外丰富。里面的小油菜同样很好吃,清爽脆嫩,却一点也不寡淡,很适合和肉菜搭配。

  用完了美味的午餐,沈瑶怕大家口渴,又给每人冲了一盏荔枝膏水。

  荔枝膏水的原料并不是荔枝,而是将乌梅和肉桂两种食材放入锅中加水煮沸,熬到水剩一半时,滤去渣滓,加入乳糖继续熬,等到乳糖化开,再加入姜汁继续熬,接着再过滤一遍,加入少量麝香,将锅里的汤汁熬制浓稠成胶状,便可以放入瓷罐中储藏了。

  口渴的时候,打开瓷罐用勺子挖了一点,或用温水冲化,或者加入冰水都可以。

  薛盈更中意冰镇的荔枝膏,清凉爽口,笑问道:“你们谁要喝冰镇的,我去冰窖取一些冰来。”

  她刚要起身,却被李维一把拉住了,他的眉头微皱:“现在外面天气这么冷,吃寒凉的东西伤胃,你都这么瘦了,还不知道好好保养。”

  薛盈只好悻悻地坐下来,沈瑶笑道:“用温水冲的荔枝膏也好好喝,娘子尝尝看。”

  薛盈退而求其次,只好尝了一口温温的荔枝膏,清甜酸爽十分解腻,乌梅和肉桂混在一起,再加入一点麝香,味道真的很像荔枝呢。

  作者有话要说:  1.炙鱼的做法参考《事林广记》:炙鱼魴魚為上,鯉魚、鯽魚次之,重十二三兩或至一斤者佳。依常法洗淨控乾,每斤用鹽二錢半,川椒一二十粒,淹二兩時,瀝去腥水。香油煎熟,放冷,逐以羊肚脂褁上,亦微糝鹽,炙床上炙令香熟,渾揭起脂食之。

  2.东坡豆腐的做法参考《山家清供》:豆腐葱油炒,用酒研小榧子一二十枚,和酱料同煮。又方纯以酒煮,俱有益也。

  3.荔枝膏水的做法参考《御药院方》中的荔枝膏方。

  好了好了不废话了,我好饿,去吃烤鱼了。。。。。。感谢在2020-07-27 17:18:48~2020-07-28 16:27:5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~

  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:lianghebust 1个;

  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:一哚哚的趴趴兔 4瓶;猪蹄、凤凰花又开、40911953 1瓶;

  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,我会继续努力的!

  第76章

  第二天一早, 薛盈便和李维一起出发赴洛阳了。薛纬在洛阳老宅的仆人都已遣散,就只剩下刘胜一人看守。

  二人向刘胜说明来意,刘胜将他们请入内书房, 张罗献上茶点后, 压低了声音道:“娘子来得正好。这几日总是有几名可疑之人在府外窥视, 还有人借口遗失了物件要领人来府上搜寻, 幸亏李参政提前派了几名兵丁着意保户, 否则小的怕是应付不来了。”

  薛盈和李维对视一眼,问道:“叔祖遗留下来的文字,都在放这间书房里吗?”

  刘胜忙道:“正是, 家主平日处理书信, 整理账目,都是在这里的。”

  于是二人在书房仔细查找,除了薛纬与故交的一些往来书信之外,便是一些买卖的账目,并没有张绍遗留下来的文字。

  薛盈正觉得失望, 却听李维提高了声音问:“阿盈, 你看这是什么?”

  薛盈凑近一看,原来李维从书柜一角的朱漆木匣子里, 找到了一本厚厚的册子。

  二人细细查看,竟是张绍在庆丰年间任翰林学士承旨时的日录。里面详细记载了当时君臣奏对之语, 还有张绍与一众朝臣的酬酢往来。

  李维阅读速度很快,一目十行将这本日录从头扫到尾,实在看不出什么蹊跷之处。

  薛盈突然注意到, 那本日录最后似乎被人撕下了几页,忙问道:“你可知道我翁翁是何时辞世的?”

  李维随口道:“令祖是庆丰十六年亡故的。因其治水有功,太皇太后特地下令辍朝一日。”他猛然醒悟:“这本册子上没有庆丰十六年的日录, 必是被人有心撕去了。”

  薛盈沉吟片刻道:“刚才刘胜提及,最近一直有人在府外窥探,八成是和翁翁的日录有关。可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,他们还没得到他们想要的资料。可见最后几页日录,一定还藏在府里。”

  “你说的没错,我们再仔细找找。”

  可是二人将内书房里里外外寻了个边,连张绍的治水名作《治河之要》《问水集》都找到了,就是没发现庆丰十六年的日录。

  这时刘胜进来问道:“就要到吃午饭的时间了,李参政和娘子来得匆忙,小的来不及准备食材,想要吃什么,小的马上去坊间采买。”

  薛盈这才觉得肚子有些饿,笑道:“不用费事了,我们去街上随便吃点吧。洛阳地界我不大熟,你可知这附近有什么干净点的饭铺?”

  刘胜眼神一亮道:“西关有一家面馆做的豚皮饼非常美味,不如我们去那里用午餐吧。”

  “哦?”刘胜这番话让薛盈大感兴趣,忙问道:“豚皮饼是什么吃食,我怎么以前从未听说过。”